.:.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煮锅百家]当我们一家5口都感染了新冠,我的三观重组了
本頁主題: [煮锅百家]当我们一家5口都感染了新冠,我的三观重组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yffengwei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64
威望:218 點
金錢:1523 USD
貢獻:30099 點
註冊:2010-03-05

[煮锅百家]当我们一家5口都感染了新冠,我的三观重组了


01

动笔开始记录下这长长的一个月的经历,是我从方舱回到家的第二天,距离我们家第一个家人感染的日子,刚好1个月,目前只剩父亲还在方舱,先生和女儿已经完成7天居家健康监测,也就是说,他们的这趟新冠体验,终于结尾,而我和母亲还有最后一次考试。
做这份记录的初衷,是因为有太多的愤怒、伤心、想不通,想呐喊,想让更多人知道整个过程有多么的荒唐可笑,但真的走过一整个月,心力已经耗了大半,想写下的这些,一是给一直关心我的朋友们一个交代;二是给我尚不经世事的女儿留个记录,等她长大,可能早不记得这场轰轰烈烈的"灾难",但是妈妈会帮她记得;三是如果此文会传播,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新冠的真相,一个普通的家庭在新冠的冲击之下,遭遇的伤害究竟来自哪里。我们的故事没有那么"惨",所以过程中我曾经想求助自媒体的想法都放弃了,我知道不会有什么改变。终究,这场意外的遭遇,全程只能家人互相支撑,默默坚持到终点。
02
怎么会感染的?
家中母亲是第一个感染的,至今我们仍旧深深记得,当她的抗原显示出两条杠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大脑空白了若干时间后,母亲马上牢牢戴上了口罩,我不断的跟自己说"冷静 冷静",最重要的是确认是否真的感染,毕竟那时候的抗原自测还在初体验阶段,虽然母亲有一定的身体症状,但出于本能的"求生欲",我们坚持认为她是碰巧感冒了,而抗原是因为感冒而显示异常,但事实是,老天爷确实选中了我们……
后来在感染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起认真回忆了母亲感染的可能性,得出两个答案,一:邻居传染;二:社区医院配药感染。
邻居的可能性,是因为母亲自家房子是上海老洋房住宅,有很大的公用空间,邻居之间的关系也更紧密,每天花园里走进走出总要打上几声招呼,说上一会儿话,而该邻居在社区的第一次抗原自测时,测出了异常,母亲在得知该情况后,为保安全,特地在来我家的前一天,也就是3月28日的时候,去做了一次核酸,拿到阴性报告后,才在29日放心来到我家,当然,事实证明,核酸阳性显现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
社区医院感染的判断,是后来我们分析更有可能的结果,母亲在3月25日白天前往社区医院配药,当晚医院就关闭了,对外宣称的是常规消杀,而事实是,从这一次停诊消杀开始,医院就再没重新开诊过,所以这显然不是常规的消杀。而以我们后来经历的确诊后的种种流程,其严重的滞后性,让我们坚定的相信,社区医院绝不是在当天发现病例,当天就停诊的,所以医院的病毒可能是这次家庭感染的源头。
至于全家感染,我们一点也不意外。其实就算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每次家里或多或少也总要传染1、2个人,更何况是被定义为"传染性极高"的奥密克戎,就算母亲中招后第一时间把自己关在了小房间里,餐食送到门口,餐具独立分开,洗手间不共用等等……也挡不住在核酸阳性之前的同吃同住。而所谓的家庭消杀,太有限了,那几天里,我每天除了照顾小的和正常家务外的所有空档时间,都在消杀,灌了小瓶的酒精在母亲出现过的地方喷洒,每天都有一盆兑好的滴露用来擦拭一些密集接触的地方,但是越擦越觉得无力,那些开过的抽屉,开过的橱门,每天开20次的冰箱,怎么可能都擦到呢……所以,当我的父亲,女儿陆续出现症状的时候,我崩溃,但不意外,而和我一起扛着这一个个中招的我的爱人,其实在母亲感染的第二天就已有了症状,只是他没说,直到母亲感染的第n天,某一晚我碰到他的身体,简直烫手,我才知道大家终于都没有逃过……而我,是症状来的最晚的那一个,但是当我们所有人都有症状以后,我们的心态却放开了,我们互相鼓励 "不就是全家一起得一次流感么 得完就有抗体了 能放心出去玩儿了~" 是的,因为全家都感染了,我们终于不用再拘谨着过日子,甚至摘下了口罩,自由呼吸。全家集体感染,听起来很"惨",其实论体验,我觉得是难度降级的情况了。
03
奥密克戎到底有多吓人?
在我在朋友圈公布我中招以后,从朋友们的留言能看出来,有不少人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挺严重的病,有人叫我"好好配合治疗",有人专门发来大段的私信安慰我叫我"挺过去",其实,真的不至于,当然我们家样本只有5个,不能以偏概全,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家每个人的感染症状。总的来说,我们都认为这就是一场感冒,但是每个人症状不同。
母亲,65岁,有一定基础疾病,没注射过疫苗。
3月29日,起床后表示有不适,头胀、腿部酸胀,鼻孔热烘烘,自测抗原两条杠,立刻前往医院核酸,晚间被疾控通知确诊。随后大约有2-3天较为明显的不适感,咳嗽、乏力等,但没有发烧,后阶段嗓子极度干渴。
4月1日左右,自觉已恢复8成,无需照顾,还有余力照顾家人。
4月13日核酸检测转阴,入住方舱,是的,转阴后入住方舱,为什么后面说。
4月26日,在方舱的标准下,拿到两连阴pass。
4月27日出舱回家,在方舱一共住了14天。
父亲,69岁,有一定基础疾病,体质偏弱,没注射过疫苗。
3月31日开始有症状,咳嗽,轻微发冷,当日以密接身份接受核酸,4月1日通知确诊。随后断断续续有4-5天的不适感,症状集中表现为:轻微发烧、咳嗽、乏力、腹泻。
4月13日核酸检测转阴,入住方舱,目前仍未达到出舱要求(撰文之日为4月28日)。在方舱期间,咳嗽有明显加重,且判断为病势反复吧。
更新:4月30日,父亲终于拿到出舱两阴,一共住了18天。
我和先生同龄,36岁,都注射过两针疫苗。
家庭感染期间,因为主要靠我们俩主持大局,所以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我记得最模糊,没有明确的时间线。我只知道,我们都发烧了,而且温度应该都不低,因为忙着照顾老的小的,都没太顾上测量自己的体温,但是凭手感,我想有40度以上,大约持续了2天左右。先生烧退之后,有较多的鼻涕,一度失去味觉(他以往任何一次的重感冒,都会经历失去味觉这个过程,所以不要妖魔化这些症状,很多普通感冒一样会有的。)而我,易咳体质,烧退后,毫无意外的开始咳嗽,并且持续至今,当然程度和频率都逐渐减轻。我们有个共同的症状就是有几天嗓子疼,很疼,以及持续较长时间的极度干渴,喝再多水,也缓解不了,并且上厕所的频率并没有增加。
4月13日,先生和我核酸检测转阴,当日转入方舱。在放舱内,先生直接拿到两连阴,为陪伴我们留下,于20日与女儿一起出舱,我本人于27日与母亲一起出舱回家。
女儿,3岁半,没有注射过疫苗。
3月31日开始有症状,小鼻涕,小咳嗽,当日以密接身份接受核酸,4月1日通知确诊。约有2天左右的发烧,最高时大约也有39、40度,但热度断断续续,精神状态尚可,没有特别萎靡不振。
4月13日核酸检测转阴,入住方舱。
4月20日,在5人中第二名拿到两连阴,争气,和爸爸一起回家,体验"方舱酒店"整整7天。
所以,总结来讲,奥密克戎在我们家5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足为惧,当然,这种淡定是因为我们得过了,切身体验了,所以才"若无其事",我很理解离奥密克戎很远的更多人,因为舆论的偏差,因为过度的防疫,也因为认知可能还停留在最早的新冠,所以他们很难像我们这样"淡定"的看待它,而因为害怕而做出很多令人费解的行为,这,也是人性。
我居住在澳洲、日本、美国的友人们在得知我们家集体中招以后,纷纷发来慰问,不约而同的以自己或身边人的中招经历宽慰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小病,很快好。而我在国内的朋友也同样不约而同的表示,不怕得病,怕去方舱。
不同国家对于这样的社会公共事件都有不同的处置方式,且不评论哪国更高明,但终究我并不认为有哪一国是选择"彻底躺平"的,都是在看似"躺平"的政策下,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不断完善躺平的配套措施。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躺平"不是"让它去","躺平"是要用更高的城市管理水平,迅速的统筹协调出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要建立新的规则,梳理体系,盯紧落实的,这样才能真正及时止损,而百姓也能尽快摆脱这场噩梦。可现在,仍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很多急症无法得到救治,很多小区还在搞"阴阳对立",那么是的,现在没有条件"躺平"。
如果未来,你或身边人也不幸中招,切忌不要慌张,慌张和焦虑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以重感冒之心对待它,但敏感一些,观察身体感受,了解一些关键的身体信号,如果情况不佳,务必跟来联系你的居委、街道、疾控、社区医院、转运人员……说明严重性,要求前往定点医院做仔细检查,因为方舱的医疗能力属实有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有条件的话,提前咨询一下靠谱的中医,你的身体体质是否可以用连花清瘟,因为这其实不是一个全民皆可用的方子,体质太寒的,吃了很容易拉肚子,女生甚至重度姨妈痛。没有药吃怎么办?喝热水吧,全世界人民都这么说,如果喝热水能安慰到你,心药也是药,那就喝吧。还有,充足的,深度的睡眠,对加速身体的恢复,也是极度有效的,当然,这一点在方舱是很难做到的。
04
方舱到底可怕吗?
我们家很幸运,入住的方舱条件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这里有个很想感谢的人,就是转运最后一步的联系人,当她看到我们有个3岁的孩子以后,一再的告诉我们当下给我们安排的方舱条件非常不好,一再的询问我们要不要去,如果要去,务必给孩子把东西带全。因为她的提醒,我们到网上搜索了这个方舱的图片,窒息……大家看图吧,我不多说了,带着年近7旬的两个老人,和3岁的孩子,我无法想象这样的方舱,我要如何住下去……
 
图为微博搜索引用
所以,我们跟联系转运的工作人员沟通了是否有更适合幼童的方舱可以选择,经由她的努力,我们才来到了这个医护们都骄傲的"方舱界的天花板"的由公园改建的方舱,人员密度比较小,最大的房间也就是20个人住,晚上能关灯,24小时热水供应,可以洗澡,可以小草坪散步。沟通转运的工作人员可能跟我差不多年纪,除了帮我们安排了条件好一点的方舱,还给我们安排了一辆120的专车转运,最后,她在电话里跟我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保护好自己……"人性的光辉,终于在这一刻闪到了我。
 
 
淋浴房和洗手间都是临时搭建可移动的 下雨天比较麻烦
 
24小时的热水龙头水量很大
 
有隔断的休息空间 但是不分男女 也没有亲子舱概念 前人留下的空床位是哪几张 新人就按序入住填满
 
因为是公园改建 所以可以享受每天出门"放风"
 
女儿在舱里 每天摘一朵小花送我
虽然,现在说起来好像很轻松,但我永远会记得,4月13日,大风大雨,我们5个人穿上阳性专用隔离服,拖着5个箱子,背着2个书包,还有若干袋子,还有我女儿的儿童马桶,冒着雨,坐上了120。我负责抱孩子,爸妈负责互相搀扶,先生一个人在雨里来回了3次,才把所有的行李搬上了车,期间没有人会来搭把手,因为我们是阳,我们的所有东西也阳。车子开动,我看着先生湿透的头发,看着怀里的女儿一脸茫然,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心里难过极了……
这转运的狼狈一幕,被小区邻居站在阳台上拍下了视频,发在小区群里,驱逐革命胜利了,阳终于走了,这下大家离自由只有7天的距离了。
来解答上面遗留下的问题,为什么明明13号全家的核酸报告都已经转阴了,还要去方舱呢?
第一, 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幸运的"只有我们一户阳性,而在我们居家隔离期间,出台了行政区的分级防控政策,只要小区有阳,就解封无期,所以小区里的激进派不乐意了,12345、110、街道,能动用的力量都动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驱逐革命发动了,这期间,我的微信被曝光在小区群里,对我们家的谣言和谩骂也甚嚣尘上,我第一次体验"网暴",承受力有限,退群了,但"革命"的势能总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过来,我的确受不了了。
第二, 我们感染的这段时间,官宣过很多政策,唯独没有说过已经确诊的,被隔离在家来不及转运的,自愈的患者,要怎么样才能证明"我已经康复了"。事实上,在我们阳的同一时间段里,我们的居委管辖的所有小区的所有阳,一例都没有被转运走,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没有车,没有地方,收不过来。正是因为这样,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在家默默的康复了,但是不进一趟方舱,没人认啊,阳性的帽子一直戴下去,哪一天是个头呢?
所以,很荒唐的,我们5个人集体拿到核酸报告阴的那一天,我们去方舱了。
进去方舱安顿完,我哭了,我彻底丧失了坚持的勇气,不安、焦虑、不可控、未知、不适应……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股脑的砸过来,砸的我溃不成军。方舱的第一晚,被震耳欲聋的呼噜声惊到瞳孔地震,还有不调震动的若干手机叮咚不停,一整晚没有睡,抱着女儿,时刻捂着她的耳朵,第二天早晨5点,高分贝的聊天开始了,6点,音量顶格的手机公放开始了,7点,发早饭了……当然还有几百个人共用的洗手间、淋浴房,还好我们给孩子带上了她的小马桶。
对于生活环境的适应也就是1、2天的事情,但对于全阳空间的焦虑,是由始至终无法摆脱的。夜晚比呼噜更可怕的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孩子被迫24小时戴着口罩,即便睡觉也不允许摘,她有多难受,我就有多心疼,但是她只要试图摘下,我就"暴力阻止",我能感觉到这段时间,因为我变得"易怒",孩子的变化。以前正常的生活下,妈妈总是耐心解释,循循善诱,但是这段时间的妈妈,总是动不动就吼起来,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孩子的眼里有时充满疑惑,有时充满委屈,口罩戴多了,耳朵真的会疼,皮肤真的会痒,可是妈妈都不管,只有一个答案"不许脱口罩!",可是妈妈的心也很痛啊,妈妈多么担心,已经转阴了的小孩子,免疫系统还有没建立的很强大的小孩子,口罩戴不标准手不停乱摸的小孩子,在高病毒含量的环境里会发生什么,妈妈除了帮你捂住耳朵,抓住乱摸的小手,吼住想要摘掉口罩自由呼吸的意志,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无数的时刻,我无比后悔自己答应转运的决定,因为承受不住"网暴"的压力,把自己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置于这样一个"不安全"的环境,要什么"大局观",要什么"将心比心",我告诉自己,人生剩下的日子,再也不能做出类似的决定,不管发生什么。
 
 
事实是,虽然我们5人在13号的核酸检测中,全都阴了,但进了方舱以后,除了我先生是直接连续两阴的之外,我们都或多或少的阳过几次,尤其是我和父亲在身体感受上,确实觉得病毒又起势了一轮,我们都经历了咳嗽加重的过程,我不是学医的,我不能随便下结论说这是交叉感染,但是我能说的是,在方舱里,我的病毒并没有马上被压制住,我能感受到它在我的身体里反复,这其中,或许跟病毒环境有关,或许跟无法正常睡眠有关,我也无解。
在方舱最重要的时刻,不是我自己的两连阴,而是女儿的两连阴,在进入方舱的第五天,女儿的第二次阴性核酸报告刷出来,可以出舱了!先生一瞬间腰软的直不起来,而我大跳飞奔向女儿,激动摸着她的脸说"宝贝,你可以回家了,不用再受苦了"明明是笑着的脸却不停流下眼泪,越流越多,越流越猛,蹲在地上大哭不止,那一刻感觉哭掉了一个月的眼泪和委屈,感觉心上的一座大山一刹那被击碎,如释重负。
 
一切折腾就是为了这张pass
 
 
所谓的闭环转运回家 其实只是送到家附近而已 最后几百米还得自己步行
老天的安排总是别有它的用意,我的女儿像极了我的先生,连体质都像,小小的人儿无知无觉的就战胜了病毒,跟着爸爸回家了,剩下一个原生家庭的我和我爸妈,重新体验生活。自从成了家,有了孩子,或多或少占据了一部分对父母的关心,也少了做女儿的撒娇和躲懒。从嫁人到今天,有足足7年的时间没有和自己的父母三人朝夕相处,没有他人的打扰,所以当好友发来微信宽慰"原生家庭的美好苦难"的时候,我觉得,对~没什么不好。
 
 
在方舱的唯一娱乐活动 "关牌大战"
 
出舱前帮着大白更新人员名单
 
出舱前的留影 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轻松
05
因为转运而引发的网暴
母亲的确诊时间定格在3月29日,也就是在浦西4月1日正式静态管理之前,因为我们家的阳性确诊,使得我们所居住的楼栋提前进入了封闭管理,那一刻,我确实感到很抱歉,对被影响到日常生活的邻居感到抱歉。而那时各区的方舱医院刚刚开始赶建,网络上曝光的各种可怕的方舱,让我们全家对转运的恐惧远大于感染的恐惧。我想所有有一定居家隔离条件的家庭应该都不难理解,希望在家隔离康复的诉求,而那时,与我们沟通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征求阳性确诊是转运还是居家的态度,还很上海,询问你的情况,了解你的意愿,尽量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处置,直到"四应四尽"的出台,整个上海变味儿了……我们从3月29日开始,一直在家待到了4月12日。在此期间,以分级防控政策的出台为分水岭,小区的氛围变了,大家的观点变了,情绪变了, "网暴"开始了……这是我至今最为意难平,又最不想展开讲述的过程,就在不久前我看到有人因为"网暴"而轻生的新闻,一方面为轻生者鸣不平,一方面确实觉得轻生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过差了,但当我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种心理冲击远比想象的来的更大。当大家群情激愤的动用各种力量开始驱逐我们的时候,我的价值体系真的崩溃了……
我们5个人离开小区的那一天,有邻居透过自家窗户拍下了我们离开的视频,传到小区群,大家就差拍手叫好了。直到今天,我们以符合国家规定的两次核酸阴性报告以及绿码回到小区,仍旧因为开门取物被隔壁邻居"问候妈妈",我真的想问,人都怎么了?传染病确诊者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被传染是概率,今天是我,明天就有可能是任何人。今天人放肆的不留余地的向外攻击,怎知明天你就不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呢?我竟然还听说,有因为小区内阳性得不到转运要跳楼的,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当然,这里面最要谢谢的,是伟大的"连坐"政策,轻轻松松的把矛盾转移了出去,只要阴阳对立,彼此怨怼,那真正应该被问责的人,就可以脱身了。
06
阳了一趟无大碍,心伤了补不回来
我记得新冠刚爆发的那一年,我问过一个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我说"你觉得上海守得住吗?"他回答我说"你要相信上海是一个精细化的城市",仅一个来回,我们的对话就没有继续了,彼此心照不宣,充满安全感的生活在我们热爱的上海。
我记得奥密可戎刚在上海起势的时候,我主动做过一份城市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那时候的我没有做过一次恐慌性的抢购,也没有任何想买买不到的东西,一直生活在决赛圈,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最后一道开放性的问题里,我写下了对未来隐约但轻微的担忧,却依旧送上了"相信政府 共渡难关"8个字,而在2天后,当我正面遭遇奥密可戎,这整整一个月的煎熬日子,让我对上海彻底失望,安全感粉碎。我日以继夜的担心,投诉无门,求助无果,所有的社会资源全部派不上用场,所有的人脉除了送上宽慰,毫无办法……
我和先生在方舱里,作出了一个前半生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决定,因为我们太爱上海,不仅因为它是家乡,更因为它合理,它有秩序,它大气,它放眼看世界也始终坚定踏着自己前进的步伐,它对勤奋努力的人来说充满机会……但是,这一次,我们害怕了,我们无法信任当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一次的时候,这个家是否还能保护我们。如果上海不能保护我们,它至少应该提供一个公平、自由、开放的状态,让正常客观的声音被听到,让努力的人看得到未来,让我们不被白白牺牲。这次事件,让我们深度理解了什么是"自由",为了追寻"自由",我们可以放弃曾经的偏爱。
07
黑暗中的微光
我是"宿命论"者,一直相信老天的安排自有它的用意,在走到这一程的尾声,我想我一定要做的事情,是寻找这一场"安排"的价值。其实这一场"全家集体感染"的过程,看似"可怕",但其本质很"温柔",它听起来很吓人,一种会死人的传染病,但其实发展至今,病毒已经变得温和且致死率极低,后遗症这类事情,现阶段更多不过是博流量的标题党,所以它实际产生的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有限的,仅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我们庆幸。其次,因为这一场"灾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追求,我们的人生目标,这是日复一日平淡生活所不能带来的深层次的思想启迪。
感染后,每天远程医治我们全家的中医朋友;每天陪我说说话逗逗乐的闺蜜;素未谋面却给我送药送菜的好心人;担心我朋友圈说话耿直被约谈的密友;得知我们正经历方舱之苦,早早的给我的小女儿在冰柜冻上整只蛋糕等我们回家的朋友;还有很多好久不联系,但发来大段私信安慰的旧相识们……这些,都是黑暗的日子里,照亮内心的点点光芒,无需过分用力,就足够温暖寒了的心房。
这一程最感激的是全家人始终在一起,互相成为对方内心最重要的心理支柱,一起崩溃,一起重建,一起携手闯过一关又一关,最后,吃一顿火锅,举起杯,好的坏的全咽到肚子里,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一切好像都有点不一样了……
 
 



赞(10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5 13:4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6 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