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崔恩荣的《明亮的夜晚》,她在书里写道,朋友们总是让她向前看。以前的她总相信,随着时间流逝一定会好起来。比如春天会比冬天好,夏天会比春天好。所以总是很着急。没有预期恢复得好时,她便十分不安。她总在强迫自己一定要过得比从前更好,更幸福。但某个明亮的夜晚,她忽然就意识到,原来人的痛苦在时间中,不是呈直线流逝的。
我们的痛苦,并不沿着线性的时间线递减,许多感受,在时间的磨损中逐渐变得麻木,但消逝的其实是记忆,而非痛苦的感受。恰恰相反,许多刻骨铭心的恨与痛,随着年月的增长,因为反复的咀嚼,愈发清晰。
可到底为什么,小的时候我们总被教导着认为,人这一生,到最后一定是在走上坡路呢?许多时候,一直走在平稳路段,已经是万幸。大多数时刻,我们必须付出比之前加倍的努力,也未必会得到相等的回馈。
在这个过程里,唯一稳定增长的事,似乎只有自我的忍耐力。我们在重复的痛苦里人为地篡改自我的感受,直至那些事实的篇章不再能够刺痛自己。我们习惯找寻新的幸福,渴望以此包裹痛苦。
“我对谁说过谎?对我,对我的人生。因为不想承认,因为不想知道,因为不想感受。黑暗就在那里。”
长大后,我常常感觉周遭的一切十分模糊。感受到幸福的时刻,大多与符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关。大概成长的代价,即是在收获所谓坚强的面对世界的能力时,同时失去随机感知幸福的能力。
多年前的夏天,在大树下第一次听见蝉鸣时喜悦的时刻,已然是上个世纪的回望了。更大的世界会稀释痛苦,也会稀释爱。
赞(37)